旧旧的你,有淡然从容的样子
——《濠江故事》分集导演岑岚手记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3日 11:08 | 来源:央视纪录 |


 

澳门虽然与香港毗邻,但两座城市的气质是截然不同的。“一国两制”的实践,在澳门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也有着群众的向心力作为依托。很多人眼中的澳门特色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但我在拍摄《南狮情》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传统”才是隐含在这座城市中的主旋律。

刚来澳门的时候,这座城市朴实无华的外表让我很吃惊,这里就是全球人均GDP前三的城市吗?它也太“低调”了吧?当我走进寻常百姓生活的老城区,就仿佛走进了历史深处的某座岭南小镇,那种感觉很奇妙,仿佛有一座城市隔离了时间,就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存在着,遗世独立。

人们的生活中处处透着中国的传统味道,过年做什么,过节吃什么,供奉上香摆什么,种种细节都透露出这是一座“念旧”的城市。

我在一条小巷中拜访“结义堂”之后,当即决定拍摄这个选题。这个百年南狮组织的运行方式以及内部会员们的心态,真的太“澳门”了。

先说说我所看到的澳门。

澳门的面积只有两个北京CBD商圈这么大,随便坐一辆公交车,一路上来的乘客里,几乎有1/4都互相认识,阿姨婆婆之间聊个不停,只有相熟的人在一起,才会有这样的场景。我的微信里加了很多澳门的拍摄对象,慢慢你会发现,他们竟然几乎全部都有交集……澳门是一个熟人社会,熟人之间组成了很多社团,大家互帮互助,形成了一种温暖的气场。

由于澳门小,福利又好,急功近利的心态自然就少了。也正因如此,结义堂这样的组织在今天才有存在的土壤。全义务运作,没有外部资金,只靠极少量的商业表演来运营,结义堂凭着熟人之间的扶持和互助,顽强地活了下来。

不止是结义堂,几乎全澳门的南狮组织都曾经是以这样的方式运作的,即便另一个改良派的南狮组织——罗梁体育总会也曾经是如此。能够在今天的澳门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这种民间组织古老的运行方式,真是一种幸运。当结义堂的师傅们说到自己受限于场地、资金,那一丝难以察觉的失落从脸上一闪而过时,我内心其实是对他们充满敬意的。因为如果没有这群坚守初心的“保守派”,我们便无法接触到如此鲜活的历史。

结义堂人在老会址里喃喃地说:我们也不想做很大,我们就愿意像原来一样,慢慢地做,慢慢传下去,能有人以后还上来(结义堂位于柿山上,虽然现在那里已经看不到山,也没有柿子树了,但地势还是略高于周边) 我们就很开心了。

这次拍摄中,我们发现,很多20多岁的年轻会员也会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投入到很多繁复的工作中,他们是心甘情愿的,这说明结义堂已经培养出了新一代真正属于他们的会员,我也为结义堂感到欣慰。

基于这种观察和感受,我没有从故事出发,而是把表现城市气质和机构的运作放在第一位,但我可能太自不量力了,在抛弃了纪实跟拍的常规操作后,成片在观感上可能有一种很大的遗憾。但多多少少,我还是遵循了内心想要表达的对这座城市的真实感受。因此这集片子可能不是最好看,最吸引人的,但我希望澳门人看了,会觉得我讲的是一个相对准确的澳门故事,这便是对我的安慰了。

也非常感谢在这一过程中,给予我各种帮助和宽容的同仁和长辈们。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