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者说 · 我和我的祖国——张力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0日 10:28 | 来源:纪录中国 |
【前言】望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70年间,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纪录片人从未放下肩上“记录”的责任与使命。他们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他们记录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全过程;他们书写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他们关注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如今,我们邀请了有行业影响力的纪录片人,每人用七张图片、七十秒短视频、七百个文字讲述纪录片人与伟大祖国、新时代及纪录片的故事,让我们共同关注、一起记录!
纪录片人 张力
纪录片导演。1984年,在大学毕业还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年代,负责的老师说:到电影厂工作,即使拍科教片也是创作,不仅是文字,还有画面,是会动的画面,比在机关端茶倒水、开会看报强多了,何况你不是那种人。于是到了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一晃35年。
百字书写历史变革
第一次跟师傅下组,师傅说:你最年轻,多干点。但没等我对今天的年轻导演说同样的话,自己就到了比我师傅当年老得多的年龄。
这期间,片子拍了不少,奖拿了不少,评委也当了不少,但还是感觉没干啥正经事儿。世界那么大,你只看到了一部分,走过了一点点,说出来写出来的凤毛麟角,拍成纪录片的干脆可以忽略不计了,最后还有观众呢?呵呵!工作后我写的第一篇论文、也是我完全出于自发动力写的唯一一篇论文名为《窥“变”》,其中要说的就是“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求变求新,纪录片才会生生不息。
但说起来容易,回想起来,最宝贵的时间不过是刚毕业的前几年,初生牛犊,敢于对领导说宁可放弃剧本也坚决不改观点,宁可自己掏钱也坚决要去那个拍摄点,敢于对着金鸡奖名单说明年这个奖就是我的。
后来,都不敢了,被称之为成熟了。但片子呢?还有锐气吗?还好看吗?关键是当你有资格去评价别人的创作时,还能否包容他的锐气、甚至是粗粝?我们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仍然是创新,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也无论你是否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