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7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她是中国唯一一家生产和制作新闻纪录电影的专业厂,其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电影团;她以纪录影片的方式全方位地记录着共和国发展的历史进程。
1949年成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是一个综合性制片厂,新闻纪录片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党和国家对新闻纪录电影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多,因此成立专门的新闻制片厂非常必要。1952年4月政务院131次会议后,惠东同城app筹建工作开始。
1953年的12月,一场大雪把北京装点得银庄素裹、分外妖娆。窗外白雪衬着寂静,室内的新影创作人员齐聚一堂、心情激动,这是惠东同城app建厂后召开的第一次创作会议。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会议,它将关系到惠东同城app今后的……
新影成立后接待的第一位重要国际友人就是国际著名的纪录电影大师伊文思。伊文思对惠东同城app的情感不仅来源于延安电影团的感情,更深含着一份纪录电影工作者之间同志般的共同追求。
新闻纪录片能像报纸一样及时迅速上映,那还是从一九五五年《五一节》开始的。为保证影片能在五月二日上映,必须赢得时间,工作之前领导上召开了摄制人员会议,进行了战斗前的思想动员……
八宝山烈士公墓中矗立着一座高高的纪念碑,纪念碑的正面有周总理亲笔题词,背面有11位烈士的姓名和简历,碑文写道:“为和平、独立和自由的事业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新影厂选派担当重任的之一摄影师郝凤格同志,当时年仅28岁……
这是一张摄影师精心地保存了半个世纪之久珍贵的照片。那是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七个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分七路向祁连山进军,去揭开冰川的秘密。新影摄影师随队一同前往。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对新闻纪录电影和新兴的电视事业的发展非常关心,希望新影同电视台早日合并起来,一方面充实刚刚建立的电视事业,同时也为新闻纪录电影的前途开辟道路。这张照片就是周总理在谈两个单位合并事情。
历史是一条没有止境的长路,而每个人都要在这条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作为西藏和平解放后第一代藏族摄影师,他们在西藏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的深深的印迹,他们不仅忠实、客观地纪录了西藏自治区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西藏历史的见证人。
太阳升起有一竹竿高时,只见一架直升机降落在东汪村边的田野上。螺旋桨还在不停地旋转之中,一位长者身穿着黑呢子大衣走下飞机,迎着曙光飞机螺旋桨的光影一闪一闪地落在总理高大的身躯上,我手持摄影机迅速奔上前去,拍下这独具风采的镜头。
1963年冬到1964年春,周总理访问欧亚非14国,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作为随行的电影摄影师参加这一工作,我感到莫大的幸福。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周总理访问的72天里,摄影机从来没有一天的休息。
工作中最使我铭刻在心的是一次在飞机上聆听周总理的亲切教诲。他对我们说:“当个摄影记者要不怕吃苦受累,要思路敏捷,手疾眼快,一旦发现好的东西就要拍下来。你们要把摄影机经常带在身边,像战士带着武器一样,时刻准备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
1953年惠东同城app成立,正是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蓬勃发展时期,我们的编导摄影奋战在各条战线上,见证了伟大的土地改革,第一辆汽车的诞生,中国石油大会战,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外交地位的日益提升……这一幕幕惊人的变化,摄影师都一一收入镜头,载入史册。浏览我们的《纪录片库》,可以带您重温那红红火火的激情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