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平挺进

    随着全国解放的即将到来,党中央对全国解放后,建立人民电影事业作了富有远见的决策与周密的部署。1948年12月发出了《中共中央对电影工作的指示》,其中第三条指出:“战争只有一年即可根本打倒国民党,应不失时机地把摄影队派往各前线,争取拍好纪录片,并在华北就近制片,以求迅速。”这意味着党的新闻纪录电影事业的基地将要发生转移,将要从东北转移到华北。

    辽沈战役结束后,分布在前线的新闻摄影队全部撤回到东影,他们刚下战场、又披战衣,拿起手中的武器告别兴山、告别东影,满怀激情、浩浩荡荡向关内挺进!

    摄影师们经历了战场的磨练、炮火的洗礼,带回了《解放天津》《北平入城式》《百万雄师下江南》《红旗漫卷西风》《大西南凯歌》《四野南下记》《大战海南岛》《新中国的诞生》《解放西藏大军行》《抗美援朝》等多部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录影片。

开拓·新中国新闻纪录电影事业
    1950年,第四野战军遵照毛泽东“……使十五兵团易于攻取海南岛,消灭残敌,平定全粤”的指示,积极练兵备战。 海南岛冯白驹将军率领的部队积极配合解放军渡海作战,一举解放海南岛,歼敌3万多人,残敌从海上逃往台湾。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中共中央对电影工作的指示》从1949年初开始,党的新闻纪录电影事业的基地开始了由东北向华北的大转移。
     第一批四个摄影队,1948年10月26日出发,总领队吴本立。他们带着纪录片《民主东北》到河北平山送给毛主席、周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领导同志观看。
     第二批三个摄影队,1948年12月21日出发,临行前,钱筱璋为他们撰写了出征此《向黄河,向长江,向遥远的南方挺进!》。
     第三批两个摄影队,1949年1月18日出发,他们的任务是直接赶到第四野战军政治部,随军拍摄解放军北平入城式。
     第四批三个摄影队,1949年2月24日出发入关。
     第五批进关的49名同志,于1949年4月4日出发。五天后顺利到达北平。至此,整个新闻纪录电影基地转移的工作即完成。
     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10月1日后改称北京电影制片厂),人员构成为三部分:由钱筱璋率领的东影新闻片组及摄影队;以汪洋为首的华北摄影队;原中电三厂人员。
     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之初,组建了新闻片组。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先是重点拍摄制作新闻纪录片,以此带动故事片的发展。当时新闻纪录片的拍摄重点仍然是随部队分布在解放全中国的各个战场进行拍摄工作……
     除了随军拍摄任务,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还将敏锐的目光投向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中华大地,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新闻纪录电影题材上的扩大,有利于提高影片的艺术性和政治性,为开拓新中国新闻纪录电影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0年12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向前线摄影队颁发了奖旗——“人民电影先锋队”。